avatar
Published on

JavaScript基础#1——事件循环与Promise
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papapatrick
  • 一名普普通通的软件工程大学生 at 浙江工业大学

事件循环

基本介绍

JavaScript 是 单线程 语言,意味着只有单独的一个调用栈,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任务或一段代码。队列、堆、栈、事件循环构成了 js 的并发模型,事件循环 是 JavaScript 的执行机制。

为什么js是一门单线程语言呢?最初设计JS是用来在浏览器验证表单以及操控DOM元素,为了避免同一时间对同一个DOM元素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不可预知的问题,JavaScript从一诞生就是单线程。

既然是单线程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异步,只能自上而下执行,如果代码阻塞只能一直等下去,这样导致很差的用户体验,所以事件循环的出现让 js 拥有异步的能力。

整体流程

在JavaScript中,可执行代码的执行环境主要涉及三个关键部分:执行栈、宏任务队列和微任务队列。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JavaScript的事件循环机制,确保了代码的异步执行和非阻塞性质,同时也保持了执行的有序性。

首先,执行栈,也被称为调用栈,是用于存储函数调用的数据结构。当执行一段JavaScript代码时,引擎首先处理全局代码,创建全局执行上下文并将其压入执行栈。当遇到函数调用时,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被创建并压入执行栈的顶部,函数执行结束后,其上下文被弹出。

在全局代码和函数执行过程中,如果遇到异步操作,如setTimeoutPromise,则其回调函数或后续操作会被分别放入宏任务队列或微任务队列。宏任务队列包括来自setTimeoutsetInterval、I/O等的任务,而微任务队列主要来源于Promise回调和MutationObserver回调。

执行栈清空后,即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,JavaScript引擎会首先检查微任务队列。如果微任务队列非空,引擎会连续执行所有微任务,直到该队列清空。这一过程确保了诸如Promise链这样的微任务能够快速且连续地被处理,而不受宏任务的干扰。

只有当微任务队列为空时,引擎才会从宏任务队列中取出一个任务执行。执行完一个宏任务后,引擎再次回到微任务队列检查,如果有新的微任务被添加,那么这些微任务会在下一个宏任务执行之前全部完成。这样,事件循环保证了即使在宏任务和微任务混合的情况下,所有的任务都能按照预定的顺序执行,同时也确保了更紧急的微任务能够优先得到处理。

通过这种机制,JavaScript能够在单线程环境中有效地执行异步代码,同时保持对用户界面的响应性和处理复杂逻辑的能力

let a = 1;

  

setTimeout(() => {

    console.log(1);

}, 100);

  

console.log(2);

  

setTimeout(() => {

    console.log(3);

}, 0);

  
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
    console.log(4);

});

  

console.log(5);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console.log("Promise 执行函数");
  resolve();
}).then((result) => {
  console.log("Promise 回调(.then)");
});

setTimeout(() => {
  console.log("新一轮事件循环:Promise(已完成)", promise);
}, 0);

console.log("Promise(队列中)", promise);

为什么promise要对setTimeout进行封装

Promise

是什么

Promise 是一个对象,它代表了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者失败。以及操作的成功或者失败之后执行什么回调函数

promise简介

  1. Promise的概念

    是一个对象,它代表了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者失败。以及操作的成功或者失败之后执行什么回调函数

    从语法上说,Promise是一个构造函数,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。Promise实例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fulfilled(已成功)和rejected(已失败)。

  2. Promise的三种状态

    • pending(进行中):这是Promise的初始状态。在Promise被创建时,它处于pending状态,表示异步操作尚未完成。

    • fulfilled(已成功):当异步操作成功完成时,Promise从pending状态转换为fulfilled状态。此时,Promise的then方法绑定的回调函数将被调用。

    • rejected(已失败):当异步操作遇到错误或无法完成时,Promise从pending状态转换为rejected状态。此时,Promise的catch方法绑定的回调函数将被调用。

    需要注意的是,Promise的状态一旦改变,就会凝固,不会再发生变化。这意味着一个Promise要么成功,要么失败,不存在中间状态。

  3. Promise解决的问题

    在传统的异步编程中,我们通常使用回调函数来处理异步操作的结果。然而,当异步操作变得复杂,出现多层嵌套的回调函数时,代码会变得难以理解和维护,这就是所谓的”回调地狱”。

doSomething(function (result) {
  doSomethingElse(result, function (newResult) {
    doThirdThing(newResult, function (finalResult) {
      console.log(`得到最终结果:${finalResult}`);
    }, failureCallback);
  }, failureCallback);
}, failureCallback);
doSomething()
  .then(function (result) {
    return doSomethingElse(result);
  })
  .then(function (newResult) {
    return doThirdThing(newResult);
  })
  .then(function (finalResult) {
    console.log(`得到最终结果:${finalResult}`);
  })
  .catch(failureCallback);

如何使用

使用构造函数创建Promise

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,这个函数被称为执行器函数(executor function)。执行器函数接受两个参数:resolve和reject,它们都是函数。
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// 异步操作
  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 {
    resolve(value); // 调用resolve,将Promise状态变为fulfilled
  } else {
    reject(error); // 调用reject,将Promise状态变为rejected
  }
});

注意这里resolve是在Promise内部实现的不由我们定义

function Promise(executor) {
  // JavaScript引擎内部创建resolve和reject函数
  function resolve(value) {
    // 将Promise状态变为fulfilled
    // ...
  }
  
  function reject(reason) {
    // 将Promise状态变为rejected
    // ...
  }
  
  // 调用执行器函数,并将resolve和reject函数作为参数传递
  executor(resolve, reject);
}

基础使用

promise
  .then(value =>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// 嵌套的异步操作
      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 {
        resolve(newValue);
      } else {
        reject(error);
      }
    });
  })
  .then(newValue => {
    // 处理嵌套异步操作的结果
  })
  .catch(error => {
    // 处理嵌套异步操作的错误
  });
  .finally(() => {
 //最后执行的操作
  })

then做了什么工作

.then() 方法的工作流程
  1. 处理结果:当 Promise 成功解决(resolved)时,会调用 .then() 中的第一个参数(成功的回调函数),并将解决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给这个回调函数。
  2. 错误处理:如果 Promise 被拒绝(rejected),并且 .then() 提供了第二个参数(失败的回调函数),则会调用此回调函数,将拒绝的原因作为参数传递给它。
  3. 链式调用.then() 方法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(可以在这里使用Promise.resolve或者reject显示调用方法,但是可以在函数中返回值会自动地resolve那个返回的值,传递给下一个函数)。根据你在 .then() 回调函数中返回的值,这个新的 Promise 可能会被解决(resolve)或拒绝(reject)。这使得 Promise 可以形成链式调用。

在最后统一处理error情况

在实践中,使用.catch()方法来捕获并处理错误更为常见。这种模式有几个好处: 1. 更清晰的错误处理逻辑 使用.catch()可以让成功的处理逻辑和错误处理逻辑分开,使得代码更易读和维护。在链式调用中,你可以在链的末尾使用一个.catch(),来捕获链中任何一步发生的错误。 2. 避免遗漏错误 如果你在每个.then()后面都使用第二个参数来处理错误,很容易遗漏某个环节的错误处理。使用.catch()可以确保所有未被捕获的错误都能在链的末尾被处理。 3. 统一错误处理

在复杂的应用中,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做不同的处理。使用.catch()允许你在一个地方集中处理错误,甚至根据错误的类型做出不同的响应,这比在每个.then()方法中分别处理要简洁得多。

一些原理

每个 .then().catch() 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,这个新的 Promise 的结果值会成为下一个 .then() 的参数,而如果这个新的 Promise 被拒绝,则会跳过后续的 .then() 方法,直到遇到一个 .catch() 方法

function validateCredentials(username, password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// 模拟异步验证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  if (username === 'johndoe' && password === 'secret'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{ userId: 123 }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new Error('Invalid credentials'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, 1000);
    });
}

function getUserInfo(userId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// 模拟异步获取用户信息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  if (userId === 123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{ userId: 123, name: 'John Doe', email: 'johndoe@example.com' }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new Error('User not found'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, 1000);
    });
}

function getUserRoles(user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// 模拟异步获取用户角色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  if (user.userId === 123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{ ...user, roles: ['admin', 'user'] }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new Error('Failed to fetch user roles'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, 1000);
    });
}

// 使用Promise链
validateCredentials('johndoe', 'secret')
    .then(result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Authentication successful:', result);
        return getUserInfo(result.userId);
    })
    .then(user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User info retrieved:', user);
        return getUserRoles(user);
    })
    .then(userWithRoles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User roles retrieved:', userWithRoles);
    })
    .catch(error => {
        console.error('Error:', error);
    });

当你在 .then() 中返回一个值时,这个值会被自动封装成一个已解决的 Promise,并被传递给下一个 .then()。但如果你返回一个 Promise,那么这个 Promise 的状态将决定下一步会发生什么:

  • 如果返回的 Promise 被解决(resolved),它的结果值会被传递给下一个 .then()
  • 如果返回的 Promise 被拒绝(rejected),链式调用会跳到下一个 .catch() 方法。

这种行为允许你在 Promise 链中处理异步操作,每个 .then() 可以返回一个 Promise,表示需要完成的异步操作,然后下一个 .then() 会等待这个 Promise 解决后再执行